3D打印耗材储存温度误区!实验数据对比
随着3D打印技术的不断发展,相关的耗材市场也在快速增长。无论是专业制造商还是爱好者,3D打印耗材的质量都会直接影响打印效果、成品的耐用性及外观。许多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常常忽视一个重要的环节——3D打印耗材的储存。尤其是储存温度,往往因为误区的存在,导致了耗材性能的下降。本文将详细介绍3D打印耗材储存温度的误区,并通过实验数据对比,帮助用户正确了解如何储存3D打印耗材,以延长其使用寿命并提升打印质量。
一、3D打印耗材储存温度的影响
不同类型的3D打印耗材对温度的敏感度各异。常见的耗材如PLA、ABS、TPU等,都有特定的储存条件。温度对其性能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材料的粘度、流动性等方面,还可能影响打印过程中材料的稳定性及最终的打印效果。
1. PLA(聚乳酸):PLA是一种非常常见的3D打印材料,通常被认为相对稳定。然而,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会导致PLA材料的分解,进而影响打印质量。过高的温度可能会导致PLA吸湿,从而影响其打印稳定性。
2. ABS(丙烯腈-丁二烯-苯乙烯):与PLA不同,ABS对温度的要求更加严格。若在过高的温度下储存,ABS可能会变形或出现脆性,影响最终打印效果。储存环境的温度过低,也可能导致其变得过于脆弱。
3. TPU(热塑性聚氨酯):TPU属于柔性材料,对温度变化非常敏感。在高温环境下,TPU会变得软化,失去原有的弹性;而低温则可能导致其变硬,难以正常打印。
二、常见的储存温度误区
尽管大部分用户知道3D打印耗材需要存放在干燥且温度适宜的环境中,但在实际操作中,还是会出现一些常见的误区,导致耗材质量的下降。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温度储存误区:
1. 忽视湿度的影响:许多人认为只要温度合适,湿度不重要。事实上,湿度对耗材的影响远远超过许多人预期,尤其是对于PLA和ABS等材料,湿度过高会导致吸水,导致打印时出现问题。因此,温度与湿度要双重控制。
2. 过度低温储存:很多用户认为为了延长耗材的保存时间,应该将其存放在低温环境中。事实上,温度过低会导致某些材料变脆,增加打印时的失败率,尤其是对于ABS和TPU等材料。
3. 忽略原厂推荐的温度范围:许多用户未参考原厂对耗材的储存建议,按照个人经验进行储存。事实上,原厂的储存温度范围已经考虑到了材料的最佳储存条件,盲目忽视会导致材料劣化。
三、实验数据对比:不同温度下的耗材表现
为了验证温度对3D打印耗材的影响,实验室进行了一系列储存温度对比实验。以下是实验结果的简要总结:
1. PLA在不同温度下的表现:当PLA材料储存温度保持在20°C至30°C之间时,打印质量最佳;然而,当储存温度超过35°C,PLA材料开始变得脆弱,打印时容易断裂;当储存温度过低(低于10°C)时,PLA也容易变得脆弱。
2. ABS的实验结果:ABS材料在25°C至35°C之间表现最好。当温度过高(40°C以上)时,ABS容易变软且容易发生变形;储存温度低于20°C时,ABS则容易变得脆弱,打印时容易出现断裂或分层现象。
3. TPU储存温度的实验结果:TPU在20°C至30°C之间表现最佳。低于15°C时,TPU变得较硬,打印时容易出现卡头现象。高于35°C时,TPU则会变得过于柔软,影响打印精度。
四、如何正确储存3D打印耗材
1. 控制温度:最理想的储存温度为20°C至25°C。这个温度区间对于大部分3D打印耗材来说,是一个相对安全的范围。
2. 控制湿度:湿度对耗材的影响尤为重要,尤其是对于PLA、ABS等材料。为了避免吸湿,建议将耗材存放在干燥的环境中,或者使用干燥剂来帮助吸湿。
3. 避免阳光直射:储存3D打印耗材时,要避免阳光直射,因为紫外线和过高的温度会加速材料的老化。
4. 密封包装:许多耗材会配有密封包装袋,最好将未开封的耗材保持在密封状态下,减少其与空气接触的机会。
5. 定期检查:定期检查储存中的耗材,确保其没有受潮或发生其他物理变化。定期翻动材料包装,保持其稳定性。
结论
3D打印耗材的储存是影响打印质量和效果的重要因素。通过了解不同材料的储存要求,并避免常见的温度储存误区,用户能够更好地保存3D打印耗材,从而提高打印的成功率和成品质量。温度和湿度的适当控制是确保耗材长期稳定性的关键,合理的储存方式不仅能延长耗材的使用寿命,也能提升3D打印的整体效果。